盛馥来先生曾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内瓦办公室工作将近18年,负责环境经济与贸易政策方面的研究。现为联合国环境署与同济大学共建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客座教授,教授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基础设施、以及环境经济学方面的课程。
主要讲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一些挑战。我们中国人讲辩证法,在讲挑战的时候往往同时也看到了机遇,所以虽然我们是讲一些挑战,但实际上后面都隐含着很多机遇。二是机遇,三是绿色金融。
首先关于双碳目标,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一个承诺。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对于企业和地方政府而言还是带来很多挑战。这意味着我们要采用新的技术,意味着调整生产方式,也意味着要调整我们的消费习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还需要改进管理方式。所以实现双碳目标实际上还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挑战,虽然在这个挑战的后面隐含着很多的机遇。
所以从大的政策背景来说,我们需要为实现双碳做出很多调整,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从大环境来说,特别是从外贸这一块来看,从国际竞争实际上是非常严峻,甚至是恶性竞争,中国企业被放入黑名单,企业的压力很大。另外一方面,这是最新的事情。4月18号欧洲议会通过了开始征收碳关税的决议,就是说以后出口到欧盟市场要算隐含的碳排放,要在进口之前要征收边境税。征收碳关税从正面来说,可以激励企业把减排做得更好,把碳中和做得更好。但在短时期内对我们整个贸易出口还是形成了很多的压力。所以这是一个全球竞争,有些竞争还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味道在里面。所以我们的企业面临着一个国际竞争局面。
还有一方面技术在进步,从正面看,技术进步可以带来更多新的生产方式,让我们能够提升我们的竞争能力。但从我们现有的技术格局去换成新的这种技术格局,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些企业可能走得比较前面,比如跨国公司,但是对很多中小微企业来说,要跟上技术进步步伐也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里面牵涉到技术的获取,牵涉到资金,还有技术人员的配备。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一个挑战,当然就是资金困难,根据世界银行下设的国际金融公司的分析,全球超过40%的中小微企业的每年有52,0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他们绝大部分是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这是另外一种挑战,中小微企业要发展,要技术更新,要实现碳中和,资金上面是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难,因为资本市场对于中小微企业并不是十分的友好,最后一个挑战是劳动力成本在不断的上升。
从绿色增长的绿色经济的机遇来说,虽然我们刚才说了全球竞争比较激烈,而且有些竞争是属于恶性竞争,带有政治色彩,但是全球市场它基本的格局还在。
虽然中国跟西方的经贸关系,最近若干年是有紧张的关系,但是中国是另辟了一条路径,那就是一带一路。虽然西方市场可能遇到了很多的障碍,但是我们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开拓了很多新市场。关于一带一路,国家也非常强调一带一路的绿色化。在第二届的一带一路峰会上,习主席宣布要建立一个绿色一带一路国际联盟。现在这个联盟也已经成立了,已跟沿线这些国家就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来进行共同研究,建立一些制度保障。这是今后企业走出去把低碳实践和经验跟技术带出去的一个机遇。
还有一方面,大家也知道新能源发展非常迅猛,很多企业从中可以找到很多发展机遇,包括区域能源。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新能源生产的最大生产国,占全球新能源生产1/3以上。
最近处于国际环境治理议事日程上面非常高位的一个题目是塑料公约。去年的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成员国一致通过一个决议,就是要为今后国际塑料公约开展谈判,现在这个谈判已经在进行当中了。这个塑料谈判一方面是挑战,一方面是机遇,挑战是什么呢?挑战是我们今后可能面临国际上跟国内对于塑料生产、塑料消费、塑料处置,塑料回收可能要做出很多的规定,要面临这些新的限制因素。机遇就是比如说塑料的替代品,或者是塑料的回收后再生用品。所以如果在座的企业能够关注塑料这一块,因为塑料的方方面面很多,我觉得是前途无量,这个前你可以用两个钱来代表,一个是前面的前,一个是金钱的钱。
下面讲一下绿色金融,金融数字化可能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现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非常迅速,整个银行系统都已经开始运作调动起来了,通过政策方面,比如发布绿色信贷方面指引,绿色保险方面一些政策规章,还有一些绿色债券方面规章。我们要实现双碳目标实际上还是存在很大的资金链缺口,目前这个缺口可能每年超过22.5万亿,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需要新增投资139万亿这么一个规模。我上面讲到很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着资金获取的困难,应该考虑来去利用绿色金融发展势头,从绿色金融市场里去获取资金,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取一些技术方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