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引领未来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相伴而来的环境污染、雾霾天气、城市拥堵等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长久以来,环保问题往往被认为是企业生产端需要解决的矛盾焦点——包括气体排放、能源替代以及环保标准的建立等。然而,如何运用技术和社会共治手段,推广循环经济,使得整个产业在气候变化、农业面源、减少塑料污染、空气污染、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问题同时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循环经济是20世纪提出的新的经济模式,其特点在于使用废弃物并能将其作为资源重新利用。循环经济成为经济模式,在理论上证明成立,但在实践中很难实现,这与其模式特性有关。随着国内消费占比超过GDP总量50%,循环经济与消费后的紧密关联,以及互联模式和数字化技术、碳交易市场的兴起,都为循环经济带来了商业化运营的机遇。
国际上有专门致力于循环经济研究的机构,如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特别在关于塑料、服装、设计、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出版了多个专门报告。欧盟在此方面加大力度,在‘绿色新政’一揽子计划也包含循环经济行动。循环经济是针对可再生材料和可再生资源提出的系统性地解决资源效率和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根据 BCG 波士顿咨询报告,八大供应链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 50%,循环经济自带减排属性,成本低且技术成熟。
循环经济要形成‘闭环’是非常重要的模式,循环的定义也是和‘线性’经济相对而言,线性经济是指经济模式只是生产、消费到弃置,不考虑后端处置的成本,对于制造商和生产商,从来没有参与到回收再生的环节。而循环经济模式则从以往的线性供应链转向‘环’。
循环经济同经济密切相关,埃森哲公司估测循环经济给全球带来 4.5 万亿美元的增长机遇。投资者虽然看到了新的商业收益,但循环再生行业的发展仍然很艰难,目前处在一个以回收再生中小企业为主的方式,与庞大的前端形成鲜明对比。
循环经济非常需要协调机制,而非只是发展再生行业,或者焚烧产业。而是创建一个再生市场,资源回收渠道,技术创新等。 由此,非常有必要成立产学研应用的机构,在政府的支持下, 联合国际机构、国内研究机构、企业,建立一个不同层面的循环经济合作机制,推动产业发展。并助力实现全国行业、城市及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真正实现循环经济的闭环。